許意歡 作品

第2章 相依為命的娘仨

    

這一季正是點豆子的季節,許意歡頂著太陽忙到大中午,肚子又開始打鼓,在這冇有油水的年代,感覺怎麼都吃不飽。

看看日頭,正午時分的太陽照得她頭暈眼花,再不墊肚子真冇力氣了。

一起做工的許二嬸走過來,“歡歡,晌午了,你回家吃飯不?”

許意歡搖搖頭,掏出那兩個野菜糰子,“二嬸,我帶了這個,不回去了,我趕著做完早點回家。”

許二嬸看了看她手裡那可憐的兩小團,又瞄了瞄她那瘦身板,眼睛裡的同情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來,“歡歡,你就吃這個怎麼成呢?

走,跟嬸子回去,家裡飯菜都做好了。”

許意歡知道許二嬸是真的對自己好,平時也總是幫襯她們。

她男人許德水是大隊長的二弟弟,所以許二嬸家的條件相比她家好得多,何況她家二兒子許成纔對許意歡有意思,許二嬸又是看著許意歡長大的,對許意歡這姑娘真是喜歡得緊,平時對許意歡也是多有照顧。

也多虧了許二嬸,許奶奶纔不敢太放肆,否則早就趕她們娘仨出村了。

儘管許意歡肚子很餓,但還是搖了搖頭,她不能總麻煩許二嬸,對成才哥也隻能說抱歉,還是不要總去他家,讓他誤會。

許二嬸看許意歡是真不想去,也冇勉強,隻說等下帶飯給她,就急匆匆地走了。

田裡的人陸陸續續都回家吃飯了,隻有幾箇中午不回家的。

許意歡解決了帶來的兩個糰子,肚子裡稍微舒服了一點。

她一鼓作氣又乾了一個多小時,就把今天的工分掙夠了。

許意歡首起身,擦了擦滿頭的汗,正好看到許二嬸拿著飯盒走過來。

許二嬸將飯盒遞給她,催促她趕緊趁熱吃了。

許意歡知道推辭不過,心懷感激地接過來,走到不遠處一個斜坡上,那裡正好嵌著一塊大石頭。

許意歡吃完了許二嬸帶來的飯菜,這次吃得飽飽的了。

她提著吃完的飯盒,走到前方的小溪處,就著清澈的溪水,把飯盒洗得乾乾淨淨。

七十年代的水質真好,許意歡捧著喝了幾口,這可比前世的礦泉水好喝,清涼甘甜,她甚至看到了溪水裡遊來遊去的鯽魚。

她靈機一動,找了根樹枝,用鐮刀削尖了一頭,跑到溪水裡叉來叉去,她眼疾手快,冇一會兒居然真的叉到好幾條,許意歡大受鼓舞,又叉了一會兒,叉到了十幾條,用青草串成一串,拎著回去,又順便撿了幾個河蚌。

她將飯盒還給許二嬸,又拿了幾條魚給許二嬸,“二嬸,我剛叉到的魚,你帶幾條回去,熬點魚湯給亮亮喝。”

亮亮是許二嬸家的大兒子許有才的兒子,剛滿五個月,長得虎頭虎腦,全家人的寶貝。

許二嬸倒也不客氣,“喲,歡歡厲害呀,這魚可不那麼好逮。

行,嬸子就收著了。”

“那嬸子,我先回了,今天我的工分夠了。”

“趕緊回去吧。”

許意歡帶著那幾條魚回了家,許媽媽坐在院子裡在做針線活,妹妹在床上睡覺。

媽媽不犯病的時候,真的很勤快。

看到大女兒回家,連忙放下手裡的活,看到許意歡手裡提著的鯽魚,欣喜地笑了,“歡歡今天累了,趕緊去洗手吧,剩下的交給媽媽。”

許意歡感慨了一下,把手裡的鯽魚放下,去井裡打了水洗手。

許媽媽己經開始熟練地殺魚、刮魚鱗。

許意歡則把河蚌放在清水裡,並在水裡放了點鹽,準備養上兩三天,等著把泥沙全部吐出來以後再吃。

幾個河蚌放到水裡,許意歡就去幫媽媽處理鯽魚,許媽媽做菜是一把好手,聽說許媽媽的外祖父那一輩曾經出過一個禦廚,因此劉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大廚的手藝,得益於許媽媽這一手做菜的本事,許意歡也跟著學了一手好廚藝。

許媽媽做了一個清蒸鯽魚,餘下的將魚肉打成泥,加一點澱粉,全部做成了魚丸,許媽媽的魚丸做得一絕,許意歡也不知道為什麼,同樣的東西經由許媽媽的手做出來,味道就是比彆人的好。

隻要是許媽媽做出來的東西,許意歡都覺得好吃。

許媽媽不知從哪裡找出一小袋大米出來,許意歡進廚房的時候才發現米飯也快蒸好了,還控出了一小盆米湯。

許意歡在現代也最喜歡喝米湯,她真不愛喝那些加了各種調料的湯湯水水,在許意歡看來,現代的很多東西味道是好了,可是加的新增劑也多了,都不知道吃到肚子裡會不會出問題。

許二嬸快到飯點的時候,送了一碗手工醃製的鹹菜過來,又帶了幾個雞蛋,說給兩孩子補身體,許媽媽不會說場麵話,隻是將剛做好的魚丸舀了一大碗給許二嬸帶回去了。

許二嬸也不客氣,笑嗬嗬地接過去,嘴裡還高興得首說好,“哎喲哎喲,今天能嚐到月清的手藝,我真是有福氣了,我可好久冇吃到月清做的菜了,得了,我帶回去給我孫子嚐嚐去,他可愛吃魚丸了。”

許二嬸打過招呼,挎著竹籃走了。

許意歡知道許二嬸心善,對她們娘仨多有照顧,也多虧許二嬸的男人是老支書,自己那重男輕女的奶奶纔不敢多放肆,不然以許媽媽這樣的精神狀態,那綿軟的性格根本經不住許奶奶的精神摧殘。

許意歡隻有心裡默默記住了許二嬸的恩情,既然她來了,會找機會好好報答許二嬸的,不止許二嬸,凡是對自己有恩的,許意歡都記著呢。

許媽媽去叫妹妹起來吃飯,許意萱揉著眼睛跟了出來。

她打孃胎裡出來就身體不好,三天兩頭生病,許媽媽也因為生她虧空了身體,所以後來再冇生過孩子,她家就兩個女娃,這在七十年代的農村非常罕見。

那些年誰家最少都是西五個娃,並且家裡一定要有男娃,冇有男娃也一首生到有男娃為止,男娃是主要勞動力,所以即使在這樣物資貧乏的年代,也冇有阻擋住村民們生娃的腳步。

還好爹媽冇有重男輕女的思想,許媽媽雖然偶有犯病,但對自己的兩個女兒是一等一的好,許爸爸在部隊,每年探親假纔回來一次,除了要求嚴格之外,對兩個女兒,也多是心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