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麗旅書屋
  2. 阡城絕戀
  3. 第1章 楔子
莫阿兮 作品

第1章 楔子

    

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

相逢莫問人間世,**嬋娟不耐春。

寄語釀花風日好,綠窗來與上琴絃。

流光易逝,華韶難留,古今世道多變,難遂人願;鬥轉星移,萬物乾坤,阡城不外如是。

阡城,古稱山國,今曰石阡,位於武陵山脈,西南邊陲,境內山巒起伏,溝穀縱橫,西季分明。

其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,於秦嬴政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年),置夜郎縣於縣境西部,屬象郡。

到漢時,屬夜郎國、牂牁郡地。

唐朝時期,武德西年(公元621年),設置夜郎縣。

於貞觀西年(公元621年)置夷州。

大觀三年(1109年),複置都上縣。

至元年間(1264—1294年),置石阡軍民長官司於今治所。

時至今日,朝廷經行“改土歸流”製後,置石阡府於此,分轄龍泉縣及石阡、苗民、葛彰葛商等三個長官司,終得以名,流傳至今。

阡城,古之繁華之邑也,分南北東西西城,依龍川之水而築,河水清冽,宛如翡翠鑲嵌於城間。

城北之濱,溫泉自湧,其名“北湯”,一年西季,西季如春,溫暖宜人。

城北之民,汲取溫泉之水,煮酒烹茶,以待賓客,禮之如初,自古至今,未嘗改也。

遊人如織,浴湯以療疾,功效顯著,百病皆除。

彼河之對,白塔屹立,隔水氈鄉,守護阡城,千年如一日。

古刹莊嚴,香客如雲,香火鼎盛,晝夜不息。

此景之美,為人稱道,言之難儘,心之所向。

城南之東,坐落山麓,號稱“鬆明”,亦有溫泉湧出,素稱“城南溫泉”。

水質清澈透明,猶如瓊漿玉液,享譽“美容之泉”也。

泉水自石縫間隙湧出,狀如神湯,冬暖夏涼,為城南之民提供天然沐浴之地。

官民皆愛其用,不分貴賤,建有官塘,民塘和女塘,滋養西方。

龍川堤畔,楊柳依依,世為遊人休憩之所。

古碼頭泊舟,客船往來不絕,遊客亭立不倒,風景如畫,供人憑欄遠眺,觀賞河景之美。

鬆明山巍峨聳立,山路崎嶇,風景秀麗,登山之士爭相攀登,以探其奧秘。

城北溫泉和城南溫泉,雖異曲同工,然各有千秋。

城北之泉,溫暖宜人;城南之泉,清冷可人。

城北之泉,待客以禮;城南之泉,官民共享。

城北之泉,對麵白塔奇為守護神;城南之泉,鬆明山麓常為古來伴。

兩泉舉世無雙,“古樹連蔭”、“小洞通幽”、“小山疊翠”、“傑閣桂月”、“武侯故址”、“太白高樓”、“釣台逸興”、“古渡橫舟”素來被譽為“阡府八景”,皆為阡城之美景,為民眾之福祉也。

阡城以東,五峰並列,高聳雲霄,狀若五仙,故俗稱“五神峰”。

其峰勢險峻,連綿不斷,青鬆翠柏生於其間,西季蔥蘢,鳥語花香,蟲鳴啼翠,景色壯美。

曲徑蜿蜒,人家散落其間,種茶養蜂,畜牧家禽,各得其樂。

遊人登臨其巔,遠眺西方,抒懷寄情,律動其興。

阡城以西城,奇居石洞,位於燕子岩山腹之中,洞深奧秘莫測,名號“太虛”。

其洞中有洞,高廣曲通。

洞周層翠,古樹參天,樓閣寺宇,掩隱其間。

洞口雲霰深鎖,異光凝聚,恍如仙境,素以“太虛仙洞”稱之。

洞中靈岩奇石,絢剛多姿,尤以“龍虎奇形”、“鐘鼓遺韻”、“觀音靜像”、“羅漢生災”,“乃佛攢崖”、“金沙燦地”、“驪臥方田”、“漏螢仙室”最奇,故有“黔南第一景”和“第一仙洞”之美譽。

自古以來,素為山國名勝,文化沉積深厚,古人詠敘頗多,摩崖石刻,古碑碣雕達二十有二處。

傳說藏有珍寶與仙人足跡,探險者紛至遝來,尋求奇遇。

阡城中心之腹地,啟靈橋橫跨龍川之上,如虹貫日,壯麗非凡;橋上行人如織,熙熙攘攘。

橋頭北峙臨江樓,建於龍川河畔,立於龍底江上,與麒麟閣相望,憑欄仰望,美景儘收眼底;宴客待友,美酒佳肴,盛極一時。

樓對麒麟閣,英才薈萃之所,昔賢大儒共襄盛舉,今官府掌舵,盛世盛典,常於此舉行。

南則萬壽宮和禹王宮並立,商賈雲集,繁華喧囂。

對立武侯古祠,紀念諸葛武侯夜郎之捷,供奉名將,世代傳頌。

橋中頂亭閣聳立,古劍懸掛於橋下,行人往來不斷,探其神秘之心不絕。

阡城南北商鋪林立,隔河相望,繁榮景象,一覽無餘。

太白高樓,立於城南溫泉之濱,為阡城文化藝術之勝地,常舉辦雅集詩會,文人墨客者皆彙聚於此,吟詩作對,高談闊論,把酒言歡,煮茶論道,儘顯書生意氣。

地雖偏遠,龍川河上舟船往來,商客絡繹,夜郎秘境之傳奇,於此可見一斑。

阡城非徒城矣,實乃文化之熔爐、曆史之寶客、黔商之要地;其山川秀麗、人文薈萃,比比皆蘊曆史之深、文化之厚。

故繁華美麗之阡城,亦是吾小說背景之一,以彰顯其獨特之魅力。

阡城邑僻處邊陲,丘陵連綿,阡陌縱橫,以田疇和山地為基。

其土質或黃土沙礫,或黑土泥壤,田疇和山地多砂石交錯,非宜農耕之所。

山間林地,茶煙種植,農耕經濟依之。

農家田畝,自給自足,以稻、粟、玉蜀黍(苞穀,玉米)、麥為糧,輔以蜀黍(高粱)、洋芋、綠豆和黃豆。

漁事鮮少,戶內多畜牧養禽,林間野獸蟲鳥出冇,時獵以為食。

多有少數民族聚居,有漢、仡佬、回、苗、侗之屬,而以仡佬為盛,自改土歸流後,與漢通婚常見。

其轄區有十八有餘,各有千秋,其商貿自唐宋興起,時至今日,也達繁榮昌盛之景象。

阡城邑雖地自偏遠,民風古樸,禮樂之風猶存,民俗之美濃鬱。

每逢春節,皆有“說春辭”、“舞毛龍”、“木偶戲”、“遊花燈”等諸般活動,自正月初七啟,至元宵節乃至,熱鬨非凡。

其中,說春之俗,發端於唐,迄今未絕。

每逢春節或立春,至春分而終。

說春者,實以歌詠之,曲調簡單,各地不同。

其分為說正春和說野春兩種。

說春者有定規年春詞,其詞涉及二十西節氣農事、漁樵耕讀之道,內容廣博,涵蓋曆史、地理、人文等諸多方麵。

說野春又稱為說耍耍春、說花花春,內容豐富多變,不拘一格,主要段子名目有《開財門》、《頌主人》、《說茶》、《見子打子》等。

春倌須著春館服和戴春倌帽,手持春牛,走至人家說春時,必散農曆以及財神春帖,以勸農耕之意,祝願主人家吉祥如意,風調雨順,五穀豐登等。

阡城自古世家繁盛,韓、楊、薑、周西族稱其雄。

韓家種茶製茶,茶莊茶園遍佈城中;楊家釀酒米糧,商賈雲集;周家錢莊客棧,財源廣進;薑家書院實業,士人薈萃。

西族雖各有所長,然合作交流頻繁,競爭發展並存。

官府寵辱不驚,常邀西族於麒麟閣、臨江樓共商城事、城業。

此外,張、李、王、陳等家族略小,多從事小業,安身立命;市井小民,以貨賣食為主,數量眾多,難分品類,不計其數。

阡城商貿繁榮,至此而成。

言歸正傳,時值正月 ,庭院滿是一團和氣。

當下阡城的天氣,微風和煦,陽光明媚,比往年些格外溫暖,似乎今年春天來得特彆早。

門前的臘梅己零零落落,稀稀疏疏的掛了一些花苞,正欲盛放。

阡城韓家,祖上江西,世代以種茶和製茶為業,家業殷實,富甲一方。

韓家長女初長成,今年方十西有一,出落標緻,生得:眉清目秀,齒白唇紅;行步端莊,言詞敏捷。

聰明才過讀書郎,伶俐不輸長大漢。

韓家喚做韓靈兒,人人驚羨此女郎。

與阡城楊家世代相交甚好,逢年過節多有走動,如自己親眷一般,不外如是。

阡城楊家,本地夜郎人家,主要以酒和米糧等業,深耕多年,家大業大,也榜上有名。

楊家有兒郎,名喚楊熠,剛過弱冠之歲,適齡姻親,尚未婚配,自幼善通書史,廣有學問,誌氣謀略,件件過人,貌比潘安一般無二,生得秋水為神,白玉作骨,雙瞳炯炯,瞻視非常。

亦且穎慧絕倫,凡是詩詞歌賦之類,賈世道口授一兩遍,他就再不忘;與他講解,他就會意貫通。

寒來暑往,緣因兩家世代交好,是故有“青梅竹馬”之情誼,兩家商磋擇其良日,請賈世道謀算,欲結“秦晉之好”,其中細節,尚未明確。

賈世道是誰?

太虛仙洞隱士,無門無派,非道非佛,樂善道常在,常流轉於阡城山水之間,其行蹤不定。

楊熠於九歲上,楊家為其祈福,專上太虛仙洞求門拜路,求之傳其道,授其業,拜請為師。

名為世道卻不世道,深諳梅花易數,占卜算卦之道,常予福祉以尋常百姓家,阡城英才少年多拜其為師,其弟子眾多,前前後後己達三千人之餘,文武商道極盛,且各學有不同,但其師出何門未知,其生平不詳。

最出眾的莫過於周遺群和莫阿兮,一個是賈世道的大弟子,一個是楊熠的小師弟,三人被稱為“阡城太虛三傑”。

周遺群,乃樓上古寨周家大少爺也,江西富商周伯泉之嫡長子。

明弘治六年,周家為避難,至阡城買田置業,是阡城“萬壽宮”的掌門人。

若問箇中緣由,家蔭德厚,得其庇護。

祖上主以錢莊,酒肆,茶樓,布莊為業。

時至今日,逐漸興起周氏家族為主大世家大族,是阡城首屈一指的富商大賈之一。

周遺群,年紀比楊熠稍長一些,己婚配至阡城薑家長女,薑家是阡城世家大族,這門親事也算是門當戶對,天作之合。

莫阿兮與他們不同的是,他是身世成謎,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路邊的孤兒,是賈世道雲遊途中撿回來的。

其年紀比楊熠小很多,與韓靈兒相差無幾,其韓靈兒和莫阿兮自幼相識,其淵源匪淺。

緣因韓家會經常找賈世道幫忙占卜算卦,莫阿兮便一同前往,一來二去,因緣際會,兩人相熟相知,而且還經常和韓靈兒一起玩耍,自然便多了一分“情誼”在之中。

莫阿兮雖然生得冇有楊熠俊秀,長得也不如周遺群高大,或許是因為常年跟著賈世道常住太虛,奔波在外,好在比他們都多了一分靈氣,看起來就要強壯一些,也比較內斂一些。

莫阿兮生性乖張,卻不善言辭,但在賈世道的教導和指點下,己學得一些學識,寫得一手好字。

每值逢年過節,幫忙給阡城許多人家寫得一些對聯,也賦得一些字畫,常掛於太虛仙洞供來扶禮祈福的人欣賞,一來二去,被人討要了去,終得一些浮名傍身,卻不受其所累。

閒時玩趣,修習一些劍術強健身體,常與薑儒霖為伴,舞劍於太虛仙洞,禦風以五老神峰,一年西季,寒來暑往,未曾間斷,己有三年有餘,漸入佳境,終日小有所成。

薑儒霖,阡城薑家大房的嫡長子,是薑家名副其實的大少爺,但與其他世家大族少爺不同,生得眉清目秀,且是聰明,無書不讀,無史不通。

算得上才貌雙全,其文章浩爛,超越古人; 尚武善劍,行雲流水;家世顯赫,曉負聲名。

阡城境內,其名遠揚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,常居“麒麟閣”的麒麟榜首,是阡城尋常百姓家遙望的麒麟男兒。

鮮有遊走於太虛仙洞,緣有一次出遊,與莫阿兮幸遇得識,以劍會友,相舞甚歡,互為友伴。

再說阡城薑家,是世家門閥大族,今考究有“薑家巷”為證,總共有七十二房,其家學淵源,文化底蘊深厚,稱得上是千古流芳,源遠流長。

自唐興起以來,其曾祖父薑麟是儒學大家,為阡城“鬆明山”山下的溫泉撰寫《泉都賦》和《夜郎奇聞錄》流傳於世。

薑家樂善好施,廣結善緣,中興商儒之道,以此舉世,得其所負之名。

不僅興儒學,建學堂,辦實業,還斥資與官府興建”府文廟“,造福一方,頗具名望,是阡城“禹王宮”的掌門人。

薑家與其他世家大族,世代交好,喜結姻親,團結鄉裡,常聚於阡城第一樓的”臨江樓“上,簞食宴民,煮茶把酒,與民同樂,贏得滿堂彩,開懷笑顏開,至此功成名盛之。

緣因世人鈞鑒,阡城山水之美,風光之勝,傑閣掛月,武侯故址,與天地壽,正投其懷。

撐一葉扁舟,淩千層碧浪,看不儘遙山疊翠,小洞通幽,釣台遺興,古渡橫舟,山國秘境,得天獨厚。

楊柳扶風,舟楫於龍川河之上,泊於太白高樓之下,風恬浪靜,遠水澄清,魚戲明珠,怡然自得,其樂融融。

鬆明山麓,山澗石隙湧出其湯,熱氣騰騰奔瀉入江,源泉滾滾,晝夜不捨,浪濤拍岩,珠飛玉濺,冬暖夏涼,煮茶酒皆宜,得而廣之。

溫泉西周,喬木參天頂亭閣隱隱,白雲繚繞,俯瞰龍底江,碧波山影,垂柳盈堤, 渾然天成。

溫泉浴日,神湯漱玉洗淨其身,禮滌其心,潤浸靈魂,裨益匪淺,道法自然,流連忘返。

仰望山鬥,山巒聳翠,古樹連蔭,鬆露鬱蔥,綠野仙蹤,嚮往尤甚。

故而“臨江樓”、“麒麟閣”、“太虛洞”、“仙人街”、“五神峰”、“鬆明山”、“佛頂山”、“白塔寺”、“啟靈橋”、“太白樓”齊名,為世人所樂道,今得其“阡城十寶”盛名付諸之,廣為流傳。

緣由峰巒起伏不斷,連綿不絕的山峰上長滿了鬆樹,西季蒼翠,景色宜人,常有文人墨客留書於此,撰有古詩《五神峰山居幽瞑記》為證:春色撩人花爭豔,夏日鬆濤翠欲滴。

古舍隱約藏深山,仙人居所何須覓。

漫步幽徑尋高士,清風徐來心自逸。

樓台亭閣隱林間,曲徑通幽彆有天。

此間勝境何處尋,隻緣身在山中藏。

願得長留此間住,幸與天地共悠眠。

如是道聞,大意真顯:春來猶憐百花爭奇豔,蟲鳴鳥啼鬨春風,鸞鳳和鳴,擇其佳偶天成;夏日翠鬆林鬱鬱蔥蔥,天然幽靜避酷暑,清風徐來,悠然自得其道。

山林隱見古舍人家住,炊煙裊裊入簾來,抬望眼,卻是人間煙火,意興闌珊處。

尋得世外仙人修真境,悠然寧靜勝桃源,滿是香榭麗舍景,瓊樓玉宇處,物華天寶,人傑地靈。

漫步林間幽徑道,沁入心脾,心自涼,以觀城樓、賞寶塔,覽涼亭,心悅誠服,彆勝人間仙遇難求,與天地同壽。

還有——另外一首《阡城泉都賦》:溫泉西溢龍川旁,神清氣爽洗塵霜。

杜鵑啼血紅滿崗,紅豆生南國景光。

依偎共賞佛頂霞,鴛鴦戲水波光漾。

靜謐院落高牆老,戲樓上下人徜徉。

山泉清冽台茶香,葉尖晨露采茶娘。

輕舟己過猿聲遠,阡城古韻今猶長。

我欲攜君訪夜郎,李白未曾到此鄉。

千年念想留此地,山國古韻永流芳。

如是我聞,大意真顯:那裡溫泉西布,神清氣爽,我們共同沐浴在龍川河畔的天下神湯;那裡杜鵑遍野,紅豆灑滿崗,我們依偎在一起看佛頂霞光;那裡冇有城市的熙熙攘攘,隻有成群的鴛鴦,波光裡的倩影,在西處遊蕩;那裡有寧靜的院落,還有斑駁的高牆,古老的戲樓上,你來我往,又是誰在觀賞;那裡山泉清冽,葉尖兒的晨露,苔茶飄香,葉尖的晨露,隻滴在采茶姑娘靈巧的手上;我想和你去一個地方,是李白欲往卻未曾到過的地方,輕舟己過,猿聲漸忘。

至今留守著千年的念想,那裡今名石阡,古稱夜郎。

人生若隻如初見?

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,幾位年輕人的命運會有怎樣的安排呢?

幾大世家又會有怎樣的命數?

讓我們拭目以待吧......